好睡眠

解决失眠困扰,为您提供高质量睡眠

MENU

《失眠疗愈》|恐惧失眠比失眠更可怕,治疗失眠,看专家如何支招

失眠、记忆力下降,准备好应对初老症了吗?

村上春树说:“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,其实不然,人是一瞬间变老的。”以前没体会,年龄渐长,对这句话愈发感慨。 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的影响,现在人的生理年龄普遍大于实际年龄,年纪轻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“已经老了”的感慨,“初老”距离我们越来

  • 1
  • 前段时间经历了一场长达一个多月的失眠,每晚必到两三点才能入睡,严重的时候一整夜都睡不着。白天起来的时候,脑子里一片混沌,整个人恍恍惚惚,头重脚轻像踩在云上。精神方面更不要说了,永远打不起精神,注意力无法集中,反应慢,记性差,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。

    有过失眠的人对这些感受应该体会都很深刻。现实中很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扰,网上随便一查,可以跳出各种各样的失眠情况。

    有数据显示,我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.2%,超过3亿人有睡眠问题。面对这么庞大的数量,亟需治疗失眠的方法,孙伟博士在他的新书《失眠疗愈》中系统的介绍了失眠疗愈的方法。

    • 2

    孙伟是中国顶尖睡眠研究和诊疗机构——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博士,拥有14年临床实践,诊疗超过10万失眠患者的北京大学睡眠医学专家。孙伟博士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,最终摸索、总结出一套疗愈失眠的可行方案,让成千上万的失眠患者通过这套方案治疗获得痊愈,进而创作了这本《失眠疗愈》。

    • 3

    《失眠疗愈》普及了关于失眠的常识,系统的介绍了治疗失眠的三部曲,最后分享了8大真人实例分析,让失眠不再神秘。

    一 、关于失眠的一些常识

    怎样才算失眠:

   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,依然对于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,比如:1.入睡困难,即卧床30分钟内无法入睡;2.睡眠维持困难,即睡后频繁醒来,且醒后再入睡困难;3.早醒,即比期望的醒来时间早30分钟以上;4.对睡眠质量不满,感觉睡醒不解乏。

    前面三种很常见,也容易理解,第四种可能有人不理解,有人正经历却不知道。笔者见过一个案例:一个女子总说她自己失眠,她说总是睡不好,感觉像没睡一样。可她的老公和朋友都不相信,她老公说她睡得那么踏实怎么会失眠呢。然后她把烦恼告诉朋友,在跟朋友相处一晚之后,朋友也说她没有失眠。最后女子去到医院测试,测试结果显示她的睡眠时间超过一般认定的8小时时间。于是她很疑惑,直到了解到对睡眠质量不满其实也是一种失眠,才确定她真的失眠了。

    失眠的病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:素质因素、诱发因素、维持因素

    素质因素是指失眠的发病基础。如失眠家族史、身体高觉醒状态、焦虑性性格等。

    诱发因素是指触发失眠的生活事件。如:人际关系紧张,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压力过大,外伤、身体疾病、倒时差等。一般诱发失眠的生活事件消失,失眠也自然痊愈。然而研究却显示:失眠发生1年后,仍有70%的人存在失眠;失眠发生3年后,仍有50%的人存在失眠。这就涉及到维持因素。

    维持因素是指失眠以后患者所采用的不良应对策略。失眠长久不愈,可能和以下9种表现有关。

    1.作息不规律

    2.过早上床睡觉

    3.过晚起床

    4.补觉或午休时间过长

    5.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

    6.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

    7.饮酒助眠

    8.过分担心失眠

    9.卧床后思虑过度

    偶尔失眠对人的健康影响不大。长期失眠,可引发多种疾病,比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癌症等;还会造成精神损害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令人心情烦躁。这些影响会使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,而这种下降又反过来加重失眠,导致恶性循环。特别提一句: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,失眠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诱因。

    比失眠更可怕的是怕失眠,失眠者经常把失眠后果想得非常严重,其实伤害我们的不是失眠本身,而是恐惧和烦躁。

    出于对失眠的恐惧,所以很多人想办法来控制失眠。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.魏格纳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“白熊实验”。他要求受试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熊,结果受试者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。越是控制自己不想,脑子里反而想得更多。睡眠也是一样:越想控制睡眠,就越容易失眠。

    根据这个现象,在失眠治疗方法中有一个“矛盾意向法”,即:睡不着时让自己努力保持清醒,反而更容易睡着。接受失眠的事实,睡不着时,心平气和地躺着,一样可以身心放松。控制影响睡眠的不良习惯(对比失眠维持因素的9种表现)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无法控制的,但要控制可以控制的,这是找到疗愈失眠的第一把钥匙。

    二、关于疗愈失眠的三部曲

    1. 行动篇——上、下、不、动、静

    孙伟博士提出的独具特色的“上下不动静”五步治疗法,整合了乐眠操、正念呼吸、身体扫描等众多轻松易学的方法,患者只要坚持三到四周,并根据情况配合药物治疗,就有希望快速摆脱失眠。

    ● 上:晚上定点床。

    ● 下:早晨定点床。

    ● 不:补觉、午睡、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。

    ● 动:白天有氧运1小时,推荐做“乐眠操”。乐眠操是在道家“筑基功”基础上经过改良形成的功法,包括“气海”、“命门”、“大椎”、“百会”、“神庭”、“膻中”等6节内容,主要通过转动人头部以下、腰部以上的躯干部分,锻炼“任脉”、“督脉”,减少心中杂念,起到放松和专注的作用。书中对此配有详尽动作说明和插图图解,好读易学。

    ● 静:每天心练习1小时,如身体扫描,正念呼吸等。均配有详尽方法讲解。

    习惯晚睡和晚起的患者,突然按既定的目标实施会很困难,可以循序渐进的朝目标时间靠近,比前一天提前10分钟开始睡觉或起床,直到有规律的作息。

    2.药物篇——如何选择,如何戒除?

    焦虑性失眠的治疗 经常失眠怎么治啊 看了它跟失眠说拜拜

    wzx焦虑性失 眠的治 疗,经常失 眠怎么治啊?昨天我的朋友告诉我,她近期经常失 眠,她感到自己变得又丑陋又笨拙。也许很多跟她一样,并且越来越关注睡眠质量。这更有可能引起失 眠。越焦虑,你就越无法入睡,越无法入睡,您就越焦虑,焦虑性失 眠的治 疗,经

    孙伟博士依据14年临床实践经验,在《失眠疗愈》书中对药物的历史、种类、选择标准、用药法则、断药步骤,及主流常用的5大类17种助眠药品进行了全面梳理。

    因重要事情失眠,而第二天必须保证工作或学习效率,可临时使用助眠药物;每周失眠超过3次,持续3个月以上的长期失眠者建议使用助眠药物;长期失眠治愈者面对特殊情况如倒时差,建议临时服用助眠药物。

    失眠有各种不同表现,需根据不同失眠表现选择相应特点的失眠药物。镇静催眠药都有一定成瘾性,使用过程中需预防成瘾,否则后续治疗相当困难。预防镇静催眠药成瘾要掌握:短期、小量、间断、按需4个原则。

    长期使用助眠药物,会导致躯体或心理的损害,严重者会出现药物成瘾。应尽可能按法则停掉助眠药物:严格坚持失眠的行为治疗3-4周,睡眠改善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,每次减少药物总量五分之一,每周减少一次,直至停药。减药过程中可能会有睡眠波动,这是正常现象,不要把药物剂量加回来。成功停药后,要继续坚持行为治疗方法。

    3.理心篇——透视你的心、身、灵

    失眠,往往不只是身体出现睡眠障碍这么简单,也可能源于你的心理系统——思维、情绪、身体、潜意识、真我,与现实冲突后产生的执念、压力或不适应性。像剥洋葱一样透视、调理好这个“心、身、灵”系统,找到失眠的深层诱因,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他。

   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,也就是心理结构的五个层次:

    ● 思维:我们大脑里的想法、念头、推理、判断等。

    ● 情绪:我们内心的感受。

    ● 身体:我们身体的感受。

    ● 潜意识:是我们平时无法察觉到的,又能控制我们大部分的心理活动。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大门,催眠也能帮助进入潜意识。

    ● 真我:目前心理学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。通俗的解释“灵魂”更能代表真我的含义。

    五个层次合在一起,就是我们整个的“心、身、灵”,五个层次逐层递进。

    思维,不一定就对

    思维是我们大脑里的想法、念头、推理、判断等。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有一个源头,可能来自小时候的培养者,或文化宣传教育。把某个想法当成真理,这就是信念。而信念很容易偏激,陷入“非黑即白”的绝对化思维。比如“学习好了,才会有出息。”,事实上成绩普通但成就非常的大有人在。

    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    睡眠科学角度来讲,“睡8个小时”是一个错误观念。仔细一想,就会发现这一观念可能来自电视节目、报纸、书本或者周围人的说法。这个观念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时空差异,有人天生睡眠需求小,而随着年龄的增大,人的睡眠需求也会自然减少。

    对于失眠者还有一个思维误区,认为“睡觉才是休息”,执着这个念头就会害怕失眠,才会有了失眠时的恐惧和烦躁增加,反而加重失眠

    做个情绪“拆弹”专家

    情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。是一种混合能量,这种能量如果不释放出来,就像“炸弹”一样,会有爆炸危险。所以我们要适时的把情绪,尤其是负面情绪,释放出来。

    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    首先要觉知情绪,在正念呼吸练习时,内心比较安静,这时用心感受情绪,就对情绪有了觉知。觉知情绪以后要学会表达出来,就是释放情绪。主要有四个途径:向当事人表达、向他人表达、向环境表达、向自我表达。

    对于情绪采取“八字方针”——“不迎、不随、不拒、不抗”让它“流”走。情绪来了,不迎接它;情绪走的时候,不跟随它;不拒绝情绪来;情绪来了也不和它抗争。破除思维的执着,相信睡觉也是休息,正念呼吸也是休息,能睡着就睡,睡不着就做正念呼吸。

    听听身体说什么

    身体的声音是指我们身体的感受,它更接近真我,更忠诚于真我。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进行心理治疗。比如伤心的时候哭完会舒服一些,通过身体流泪,缓解了心理的痛苦。再比如保持微笑可以让心情高兴起来。 心理学研究所已经证实了这个结论,通过调整身体表情肌改变心理状态。

    穿透潜意识

    我们平时无法察觉到潜意识,但它又能控制我们大部分的心理活动。潜意识是个人在成长历史中形成的,蕴藏着人本身的生命力,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。

    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    心理学研究自恋可能是人心理最重要的动力,自恋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,认为自己比别人强。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“全能自恋”的概念。 刚出生的婴儿就处于“全能自恋”的状态,即:认为自己无所不能,随着人心智的成熟,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神,即由“全能自恋”发展到“健康自恋”。

    很多失眠者就活在“全能自恋”的幻象中,非要控制自己的睡眠,比如:一定要睡够8小时,一定要深睡眠,一定要一觉到天亮……当人试图控制自己的睡眠时,却发现根本控制不了。这种失控感会刺痛“全能自恋”的敏感神经,使其烦躁不安。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"睡神"时,就不再试图控制睡眠,睡眠反而自动改善。

    梦和催眠都能帮我们进入潜意识。

    回归真我,在关系中根治睡眠

  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出生之前,便具有一种精神展现模式,这种天生的心理本质称为“精神胚胎”。每个生命的“精神胚胎”如果自由,充分发育的话,都会成为他自己,这就是“真我”灵性的状态。健康状态的“真我”,有足够的弹性应对环境变化和挤压,同时保持自身内部、自身和外界的平衡。

    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   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忽视了孩子的“精神胚胎”,认为孩子不懂,以自己的认知去指导、管教、约束孩子,就是要孩子听大人的话。这些行为都会导致“精神胚胎”发育受阻,遮蔽“真我”。

    很多失眠患者的病根是焦虑,而焦虑的病根是关系,在患者童年的关系模式中,就已经塑造了焦虑性的人格特征,这也是失眠的“素质因素”。原生家庭这一概念及影响已被众人熟知,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模式,是他童年的关系模式再现。所以我们需要找到“内在关系模式”,看见那时的情绪和需求,当这些需求被满足了,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自然就消失了,失眠也就得到了根治。

    • 4

   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失眠疗愈手册,不仅带我们全面的认识了失眠,系统介绍了疗愈失眠的方法,还提供8位不同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背景经历、失眠程度的患者的详细病历解析,包括如何分阶段用药,戒药,如何结合行动治疗,如何化解心理压力和阴影,让失眠不再神秘。

    最后总结:

    失眠患者其实在童年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焦虑的病根,即导致失眠的“素质因素”。触发失眠的生活事件即失眠的“诱发因素”导致偶尔失眠,一般在生活事件过去之后失眠也会自愈。但失眠产生的影响会让我们恐惧失眠,进而想控制失眠,做出不良应对策略,即失眠的“维持因素”,反而使失眠长久不愈。

    希望有失眠困扰的朋友们,对失眠有了全面的认知以及对失眠的一些误解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,通过孙伟博士的失眠疗愈“三部曲”:行动改善睡眠、药物辅助睡眠、从“心”根治失眠,早日改善失眠,摆脱困扰。

    本文源自头条号:暖暖在人间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    不再失眠!学会“这招”,只需一晚上睡眠立即改善

    【不再失眠!学会“这招”,只需一晚上睡眠立即改善】大家好,我是一名睡眠管理师,专注睡眠研究!如果你也有睡眠问题可以评论留言!接下来给你解答失眠有一段时间了如何解决?如果你也有一些这些情况的话,注意看完本文! 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可以说只要你相

    © Copyright shiule.cc Rights Reserved. 联系:qinglan336@gmail.com
    Powered by Z-BlogPHP & Yiwuku.com